黃英修老師討論筆記
Posted On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at 於 上午11:08 by 阿宏
今天下午跟志陽去找黃英修老師討論了一下研究方向
大致上有以下幾個key note:
01:向老師確認要做這個題目
02:黃老師下學期有開課,有關MMG與EMG的課,要去旁聽
前言
肌肉運動關係到兩個參數,運動元及神經頻率,【查文獻】
EMG量測的為運動元【查文獻】、MMG量測的為神經頻率【查文獻】
量測對象:
1正常人
2病人(肌肉問題):例如肌肉拉傷患者
3病人(神經問題):例如中風患者
病因
病人(肌肉問題):例如肌肉拉傷患者(可以用EMG量測)【查文獻】
病人(神經問題):例如中風患者(可以用MMG量測)【查文獻】
且單一量測點無法客觀代表肌肉群的運動特性,
所以採用面的方式來量側【查文獻】
目前研究
EMG 面的量測(近五年)【查文獻】
MMG 面的量測(近三年)【查文獻】
EMG+MMG單一合併量測模組【查文獻】(黃英修老師有發表)
目標
設計以EMG+MMG單一合併量測模組組成之區域量測儀器
考量點
尺寸:MMG的尺寸、模組的尺寸、矩陣大小?
面的設計:考量肌肉是有弧度的!
偵測模組採獨立式或合併式:合併式會震動訊號互相干擾【查文獻】
放大器的位置:與模組合併:尺寸變大;分離:白雜訊干擾
是否容易置放:若面的偵測之模組採獨立式,要如何快速置放每個模組?
預期效果
同時量測到雙重訊號
讓使用者(醫師)可判斷病人問題點為肌肉運動元受損或是肌肉神經頻率受損
考量人機介面設計
儀器讓使用者操作時不易損壞
其他
中山醫大有量測肌肉力量的儀器
未來可搭配量測